精准扶贫:陕西农机人砥砺奋进
本报记者王建鹏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农机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干好本职农机工作的同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投身扶贫攻坚战,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千社带万户”等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走产业扶贫之路,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近日,记者深入农机部门的几个帮扶点,实地感受了陕西农机人精准扶贫的点点滴滴。
农机局:计划周全行动迅速
“从2013年开始精准扶贫工作,我省农机局每年都安排领导小组,并由省局各个处室轮流派出3—4名人员组建驻村工作队,每名驻村干部包1—2个贫困户。省局每年都要安排一些项目资金,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驻村队员经常到村、到户联系指导,积极协助村两委会做好诸如发展产业、移民搬迁、引水工程、村级道路拓宽等方面的协调工作。”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马驰告诉记者。
从去年开始,陕西省农机局多次下发文件,动员组织全省10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约结对,通过参社扶贫、就业扶贫、作业扶贫等方式,主动开展帮扶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省农机局扶贫工作队赴各地部署开展扶贫工作,走访、慰问省局结对帮扶的精准脱贫户。市县各级农机部门则积极行动,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千社带万户”行动中的优势,广泛发动、组织、协调他们积极融入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同时为参与扶贫行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信息、融资等方面的支持。
陕西省农机局办公室主任、今年驻岚皋县西河村“两联一包”扶贫工作队长和全省“包市联县驻村”产业扶贫平利县、岚皋县指导组组长宋勇说:“扶贫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要从零起步,全省干部驻村联户扶贫暨建档立卡扶贫工作会议和培训班、省委脱贫政策宣讲团等培训活动都是我们工作队员学习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主动跟踪学习,上至中央深改组,下至岚皋县委县政府的各种脱贫攻坚的政策,特别是省扶贫办、省农业厅产业脱贫办出台的相关政策,尽可能地做好工作。”
西河村:扶持产业助脱贫
从岚皋县南宫镇去往西河村的16公里公路,因为连续降雨,多处发生塌方和泥石流。在陡峭山坡上的耕地,别说机器作业了,人站着都有滑落下来的危险。在狭窄的河道边,绝大多数耕地还没有大型农机大。这些农田不但不联片,似乎都找不到人进去的路,机耕更是无从谈起。
西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文魁说:“我们有8个村民小组452户1172人,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51户645人,最远的一户到村委会超过17公里。全村耕地面积5200亩,林地43400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还有少量的魔芋和药材,种植面积都非常小。目前我们主要是利用庭院和林下养殖鸡、猪、羊、蜜蜂,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村组道路硬化20公里,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80%。”
46岁的孔庆华是陕西省农机局扶贫队的帮扶户,是典型的“因学致贫”,积极乐观的他养育了两个有出息的女儿,一个上陕西师范大学,一个上陕西中医大学,所以这两年供女儿读书欠了不少债。他指着门前小河边上的地说:“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用省局的旋耕机开垦,在河道边的地里种了6亩漆树苗,没想到前几天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得只剩下了2亩。现指望女儿早点找个好工作,自己在大家的帮助下尽快脱贫致富。”
在村民余千秀家,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说:“20岁的儿子出去打工了,也不和家里联系。丈夫在镇里学烧烤,自己在家里养了6头猪,50只鸡,要想致富,现在最缺的就是发展资金。省农机局的王广良是对口帮我的,今年来了我家好几次,又送钱又送米面,还送了玉米脱粒机。”
安康市农机局驻西河村产业扶贫干部常远杰在这里一住就是2个月,他说:“这个村是个口袋形,进出就是一条路,别说是去县城,就是到村委会也要走10多公里山路,所以脱贫难度太大了。”陕西省农机局驻村扶贫干部保鹏飞在这个村里也有两户帮扶对象,他说:“今年省局捐赠了20台太阳能杀虫灯,用于村内道路照明。投资15万元,先后购置电动喷雾器50台、微耕机10台、50台玉米脱粒机,采购电脑等办公设备3台套,划拨了10万元的农机化项目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另外,还依托省农业厅产业脱贫工作组,申报西河村生态养殖园区,成立了硒河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2个标准化土鸡养殖场建设项目。直接拨付西河村产业扶贫引导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双杨村:整村脱贫摘帽
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是省农机局在农业厅产业扶贫“包市联县驻村”工作中的联系点,该村也是一个通过扶贫即将脱贫的典型。在村委会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镇党委书记魏传伟说:“这个村的公路马上就要通了,针对贫困人口的集体房也建好入住了,每户还分了几分‘安心菜园’。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是请了两个能人回村当领导,一个是屈孝余,一个是县财政局的干部胡奎。事实证明,他们确定的产业扶贫和合作社带动的路子是正确的。”
他们上任起,就不断走访本村外出创业能人,劝其返村创业,走产业扶贫之路。胡仁怀回乡流转山地3000余亩,开荒栽核桃,给务工的当地百姓每人每天100多元工资。屈孝鑫回村,养乌鸡2万只、鹌鹑1万只,给本村贫困户20人分红1万元。经过两三年努力,全村像这样外出务工返乡发展产业的大户共有14家。
2016年他们积极探索配股分红扶贫新模式,把包括省农机局30万元在内的100万元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给100个贫困人口,由贫困人口向经营主体入股,每万元股份可获得500元的分红。2017年又大胆探索内置金融,把土地流转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资源资产经营起来,注册成立了双杨村互助资金协会,将村内能人、非贫困户的闲散资金和县级财政量化折股资金进行整合,将资金贷给村内有需求的经营主体和农户,协会盈利和收入给了两家贫困户和65岁以上的老人会员分红。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和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把贫困户拉进产业链条,盘活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增加贫困户造血功能,实现产业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壮大、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多赢目标。
通过几年的努力,双杨村目前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平利县驻村工作队队长万勇信心满怀地说:“双杨村计划在2017年整村脱贫摘帽,我们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旧房改造脱贫、就业创业脱贫、生态建设脱贫、教育支持脱贫、健康救助脱贫、兜底保障脱贫等八个方面,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全村目前累计发展魔芋1200亩,核桃2000亩,中药材1500亩,培育市县级农业园区3个,培育经营主体16个。”
合作社:济贫帮困争当先锋
在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记者见到了精明能干的平利县惠民茶叶机械租赁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学华。据他介绍,该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现有社员165名。拥有各类茶叶机械410多台,有茶叶耕锄除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三个服务队。每年开展机械修剪、中耕除草、采摘加工等服务12000多亩。“省局从2014年连续三年每年扶持我们40万元,我们也将这扶持延伸到了贫困户。”他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合作社在坚持自我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通过劳务用工、配股分红方式,直接帮扶贫困户49户134人,人均实现增收千元以上。2017年在继续抓好去年帮扶贫困户的巩固提升、预防返贫的基础上,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帮扶发展产业、开展股权合作、吸纳劳务就业、实行产销合作的方式落实帮扶贫困户125户。
据了解,在安康市农机局的支持下,合作社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抓手,通过茶机销售服务,支持建设茶叶加工厂22家,培育加工大户300户,每个加工企业和大户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在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的同时,向贫困户提供茶籽、茶苗、肥料等生产资料,帮助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
在汉阴县,记者见到了汉阴兴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石磊,他说:“我们免费给贫困户发放水稻种子,提供平价化肥,作业服务费低于市场价10%,水稻收购价又高于市场价10%。优先雇佣贫困户来合作社务工,如我县平梁镇西岭村的赵仁才、袁茂华两位去年在合作社收入有1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