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再联合”实现“全托管”
郭登奎 本报记者吕兵兵
9月19日,在位于山东省西南端的曹县,不少农户的玉米已经开始收获。在磐石镇姜楼村,种粮大户任卫国种的50亩玉米,目前已收获过半。“今年年景不错,估摸着亩产能有1400斤。”站在地头,任卫国搓着玉米粒告诉记者,“这几年种粮效益不好,多亏了金诺合作社提供的专业植保服务,防治了小麦2次,玉米2次,每次每亩收费10元,不仅省钱省力,效果还好。”
“以金诺合作社为代表,曹县近年来培育了一批以植保、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前不久,农业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坚定了曹县提高服务能力的信心。”曹县农业局局长张世珍说。
1
规模经营离不开规模服务
曹县是一个有着17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160万亩、玉米约150万亩,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张世珍介绍,近年来,曹县围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坚持规模化经营和规模化服务两条腿走路。规模化经营层面,推进土地流转,培育了一批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规模化服务层面,曹县主抓了以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践结果证明,规模化服务组织不仅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提高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在很大程度上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金诺植保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理事长高照金介绍,合作社是由其创办的金诺农化有限公司领办的。“公司成立于1991年,之前一直从事农药、种子、化肥的经营。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2012年,公司推进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成立了金诺植保合作社。”高照金说。
记者在金诺植保合作社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机械库里看到,两架美国产罗宾逊R44直升机、6架植保无人机、118台套大中型机械、300多台小型设备……这些农机装备支撑了金诺植保合作社的迅猛发展。通过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的作用,合作社可以为粮食种植户提供单次服务、阶段托管、全程托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帮助种粮农民实现“轻松种地、增产增收”。
2
“两个方向”扩大植保服务规模
“你看,这是我们县农业局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项目,条锈病防治面积达30万亩次;这是我们7月份又中标的农业局玉米‘一防双减’统防统治项目,作业面积2万亩。”高照金翻看着电脑里的材料向记者介绍。
记者发现,主动对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政府统防统治项目的招投标,是金诺合作社开拓服务市场的一大方向。此外,对接生产类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组织能力强的粮食生产专业村村“两委”,是该合作社扩大服务规模和能力的另一个方向。
曹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王广莲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小麦条锈病在曹县严重发生,病田率达100%。关键时刻,专业化防治组织发挥了挑大梁作用,其中金诺合作社累计防控面积达30万亩次。
“专业化服务组织不仅防控面积大,且服务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王广莲说,“农户小型喷雾设备防治成本为15元/亩,而统一飞防的成本普遍在10元/亩以下。而且,由于普遍采用大包装农药,药液浓度高,喷洒均匀,用药量减少4成以上,防治效果还特别好。”
高照金介绍,经过测算,通过合作社的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小麦每亩能省工20元、增产80多斤、每亩增加效益116元。2016年,金诺合作社被山东评为“全省10强优秀植保合作社”。今年,该合作社防治面积已达126万亩次。
3
长短互补提高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今年的玉米收获之后,高照金打算忙一件大事。“在县经管部门指导下,联合种子企业、农资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生产类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共同组建成立联合社。”高照金说。
这是高照金破解金诺合作社目前发展瓶颈的创新之举。金诺合作社的优势是以植保服务为主、农机服务为辅,虽然现阶段也能为粮食种植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托管服务,但是在机耕机播机收等方面,服务能力有限。
据张世珍介绍,为加快提升专业化组织的服务能力,曹县正在指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实现“再联合”,围绕粮食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实现长短互补,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实现粮食的生产、服务、加工、销售“四位一体”融合发展。
“通过成立联合社,可以迅速提高合作社的全链条服务能力。种子企业能够找到优质制种基地,面粉加工企业可以找到优质原料基地,生产主体能够按要求落实标准化生产,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高照金说,这样,联合社把不同环节的合作社、企业联合起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整合,在为生产主体提供‘全托管’服务的同时,还拓宽了粮食生产经营的增值空间。”
同时,推进绿色发展,是金诺合作社一直以来的重要着力方向。“把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把组织方式与技术措施整合为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为绿色农业保驾护航,把金诺植保打造成山东农业服务的一大品牌。”高照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