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翻身的索尼电视会否走上Walkman的老路
新浪科技 杨中奇
去年下半年,索尼Z9D系列在国内上市,百寸天价加王思聪晒图,引发网友热议。今年年初,A1凭借超薄机身、屏幕直接发声的特点在业界拿奖无数。
索尼100寸Z9D电视
来自索尼2016财年财报数据显示,家庭娱乐及音频业务销售额达10390亿日元,利润585亿日元,实现同比15.7%的增长。而来自中怡康的数据也表明,中国彩电市场整体萎缩的情况下,索尼电视也实现了逆势增长。
索尼集团依靠消费电子产品的复兴让索尼这两年逐渐恢复盈利能力,索尼也依靠优秀的图像信号处理能力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但押宝技术研发、不重视软件和生态的布局,严重偏科的索尼电视发展能否顺风顺水呢?这不免让人想起了21世纪的Walkman。
1945年10月,神井深大在东京成立了东京通讯研究所,也就是“索尼”这家企业的前身。有着“经营四圣”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随后将其改名为索尼。
Sony命名,来自Sonic一词,它的中文意思是音波。而把索尼捧上神坛的也是音频产品。
索尼Walkman磁带随身听
1979年3月,索尼发布了Walkman,这款产品在当时的意义,绝不亚于2007年苹果第一台iPhone的诞生。世界上第一款随身听设备,把听音乐带入了随身便携的理念。
但Walkman使用的磁带技术存在三大技术痛点:一、磁带和磁带头是有损使用,也就是在正常使用的时候会不断造成磨损,并且不可逆;二、信噪比太大,也就是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之比太低;三、声音细节不如CD,HiFi性差。
随后的1984年,索尼推出了第一代Discman,也就是CD Walkman,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不过即便索尼已经把CD播放器做到了行业中的体积最小,相比Walkman它依旧没有什么优势。于是1992年,索尼推出了Mini Disc,也就是大家熟悉的MD播放器,达到了音质、使用寿命、便携性的平衡。
索尼MD播放器
也许是日本人工匠精神的偏执,时间推移到21世纪,互联网技术、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通道,索尼依然固执推出HiMD。
这就让苹果有了可乘之机,作为索尼的粉丝,乔布斯以闪存作为介质推出iPod,更是游说各大唱片公司、建立iTunes,把随身听带入不再需要购买卡带或光盘的2.0时代。
MP3横行霸道的年代,Walkman的没落不可避免,即便是2009年,Walkman成立30周年之际,索尼推出了第一音质的MP3 X1050,却也是大势已去。直到MP3被手机所取代,索尼再也没在普通消费者中掀起什么波澜,只能将目标用户定位为专业发烧友。
从此开始,索尼显露出硬件研发能力强悍,软件、内容布局稀烂的“偏科生”形象。
索尼爱立信品牌标志
同样的问题在手机业务上再次重现。2001年正值2G网络盛行的时代,在手机领域毫无声量的索尼联手1G网络时代没落的巨人爱立信,双方共出资50%,成立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