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用“财务自由需要2.9个亿”来误导我们?
最近,各大媒体广泛流传一个说话“一线城市达到财务自由需要2.9个亿”,紧接着,朋友圈一片哗然,这样一个财务自由的高标准能有多少人达到,让那些达不到的人怎样来面对?
事情源于胡润报告中的一项内容,明确说到,一线城市的财务自由需要2.9个亿,二线城市的财务自由需要1.7个亿。面对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神马奶茶自由、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就连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买房自由,在这2.9个亿面前都弱爆了。的确,按照2.9个亿的目标,绝大多数人几辈子也挣不到啊。
有些积极的人士,自然不当回事儿,一听即过,日子还一如既往的进行着,甚至调侃“我就这样吧,你们谁愿意去实现实现吧”,或者有些人会说“虽然很难,但还是要坚持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但更多人的想法恐怕是,这么高的财务自由标准,我们这些每天拼死拼活只能挣那么点儿工资的人可怎么活?
这个内容在被媒体和个人不断的传播发酵中,似乎全民都在以为自己距离2.9个亿的距离根本就是平行线,永远不可能有交集,这么努力的工作,都还不能实现财务自由,努力还有什么用?这让不少人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为什么要出这样的一项内容来误导广大民众呢?为什么不积极的引导民众、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财务自由其实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来确定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几十万就能达到财务自由,而对于有些人却需要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现在还出现了2.9个亿,这个标准显然是因人而异的。
就像有的小孩儿上幼儿园偏偏要上一个国际版的私立幼儿园,高昂的学费自然跟普通公立学校的没法儿比,辅导班的费用更是差距大,少则几千元,几万元的也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不去比较谁能实现财务自由,而是去比较谁的生活更幸福。
在适当的年纪,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有喜欢的人陪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消费自己能消费得起的商品……这些听起来似乎要不拥有无数的钱,买到什么完全感觉不到快乐更幸福吧。生活是否幸福,并不是用有多少金钱来衡量的,干嘛要让一个数字来左右我们的生活,让这么一个数字来断定我们的幸福呢?
他年薪十来完,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到了周末,一家三口一起去公园或者什么其他的地方,来个野外的旅行,一家人不亦乐乎,幸福满满;而她年薪百万以上,却不满足于现状,不知足,心情长期不愉快,身体自然也不愉快,你希望做哪个人呢?相信,选择前者的人会更多些。
所以,幸福并不是单纯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要正确认幸福的概念,而不应该被某些数字信息蒙蔽了双眼。要知道,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幸福,由你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