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导读

骗局!这种“退保”千万别信

来源:互联网

  最近,一位热心的小伙伴lavenderhuang发来留言提醒规划君,希望跟大家说一说发生在她父母身上的一件退保骗局。

  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

  她的爸妈最近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保险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是近期要到家中来回访。

  很快,这个人就来到家中,跟她爸妈说买的保险有问题,上级监管部门在严查,必须退保才能自保,否则连本金也拿不回来,还说要亲自带着父母去退保。

  看看,现在的骗子都嚣张成什么样子了!

  规划君又深入地了解了一下这场骗局的操作模式:

  首先,骗子会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取投保人的姓名、电话、通信地址、身份证号和所购保险产品的信息。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投保人取得联系,并自称是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或者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

  之后,他们会跟投保人说,你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不合规,或者收益较低,并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赠送礼品”等名义强烈建议投保人退保。

  最后,他们会“监督”甚至亲自带投保人去退保,然后劝说投保人用退保的资金去购买他们自己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购买后还可以获得额外返现或者领取旅游券等。

  有保险的业内人士就指出,这种“退保理财”骗局导致出现了很多保单非正常退保,而退保资金大多被诱导转购“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在此,规划君也提醒投保人:

  1、退保是有资金损失的,要谨慎迈出这一步。

  若真要退保,请参考如下几种情况:

  (1)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费昂贵的年金理财类保险;

  (2)买了很多同类型的保险;

  (3)完全买错了险种。

  2、禁住高息理财的诱惑,否则,你离悲剧不远了。

  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其实都有一个相对基准的利率

  比如银行的大部分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3%-4.5%之间;互联网固收产品的正常收益也就在6%-10%之间,这是根据市场自然调节的结果。

  所以当你遇到脱离正常范围的收益时,要保持警惕,最好别去尝试。

  套用一句流行语,陷进高息高利的诱惑后:“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奥迪进去,奥拓出来。”

  3、自己查明保单真伪,不要轻信他人所言。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买的保险是违规的,上面在严查之类的,不要听之信之。

  拿不准的话可以去问问保险公司,验明一下保单的真伪,甚至可以去查查给你打电话的人是否真的是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

  自己心理有数了,别人再怎么忽悠也是徒劳了。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财经在线网